礦業巨頭力拓集團董事長鮑達民(DominicBarton)近日表示,銅礦等關鍵能源轉型金屬正面臨不斷上升的需求,而並購等商業手段無法填補迫在眉睫的供應缺口,這意味着全球需要開發更多礦山來應對這一情形。
近年來,隨着電氣化的轉型,全球供應商越來越依賴電池金屬,尤其是銅。而全球銅庫存持續下降,新礦的開發速度不足以抵消日益增長的銅需求,單個項目投產通常需要15年時間。
從銅價來看,當前國內外銅價均處於歷史較高位置。截至期貨日報記者發稿時,倫銅收盤價爲9683美元/噸,滬銅主力合約收盤價爲76760元/噸。
國信期貨有色首席分析師顧馮達表示,目前國內外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更多聚焦有色爲代表的關鍵資源品戰略價值。因此,產業鏈邏輯更多以全球貨幣政策轉向中性寬鬆和關鍵戰略金屬稀缺爲主,2024年上半年宏觀政策利好預期及銅資源供應端剛性題材完全蓋過了我國中下遊需求相對疲軟的利空影響,刺激以銅爲代表的大宗商品在3—5月出現明確反彈態勢,盡管6—8月銅等商品高位回調,但預計隨着“金九銀十”及四季度敏感周期的到來,面對海外宏觀政策不確定性、產業供需及資金偏好高頻度切換,預計銅等有色金屬價格高波動將成爲市場新常態。
“從近階段銅爲代表的大宗資源品價格異動來看,這主要是宏觀地緣、產業錯配及資金多空博弈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從市場研究的核心邏輯及主導因素來看,2024年最牽動市場情緒的是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下大國博弈、地緣政治、產業重塑及影響大類資產價格變化的風險偏好等更廣泛、更復雜的市場變量。”顧馮達稱,2024年海外迎來全球多個經濟大國和“關鍵資源國”選舉換屆,大國博弈及地緣政治等因素持續施壓,目前我國大宗商品產業鏈貼近下遊終端行業的需求仍有待恢復,國內外制造業補庫存周期暫未啓動,這不僅導致大宗產業上下遊企業經營和價格管理難度加大,還會通過全球產業競爭等加速企業淘汰,銅產業目前處於供需平衡再重塑階段。“2024年全球銅價大漲屢創紀錄,更多受到金融屬性和行業中長期預期改善推動,其中力拓等海外礦商龍頭、託克等商品供應鏈巨頭和高盛等大型金融機構對衝基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說。
金瑞期貨研究所副所長龔鳴稱,從歷史數據看,銅礦企業擴產的主要驅動來自利潤,目前市場上普遍認爲90%分位礦山現金開採成本在6000美元/噸附近,從利潤角度看非常豐厚,這將推動更多的銅礦開採,提高現有礦山的生產率。礦企會在風險和利潤中尋求平衡,這對供應增速有一定保障。
龔鳴認爲,銅目前基本面的主要矛盾在國內。再生原料偏緊下,國內有較大概率會持續去庫,國內銅庫存有望回落至較低水平。
“昨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出臺了一系列重磅政策。總體來看,隨着美聯儲降息落地,國內政策空間打開,央行調控強度符合甚至略超市場預期,提振市場對國內經濟穩增長的信心。銅價受宏觀情緒提振,盤中走強。”龔鳴表示。
她認爲,8月下旬以來,銅基本面有所改善,受再生原料逐步轉緊、消費季節性改善等因素影響,銅庫存去化顯著,中秋節前後加速去庫幅度超預期。她維持對銅價中短期(1~2個月)偏強運行預期,建議關注77000~78000元/噸阻力位置。風險點在於國內累庫超預期、政策變化、地緣衝突等(期貨日報)